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7集课程复讲

夏慧容学长

  
    1.如何正确做到“借人物,及时还,后有急,借不难”? 
    借人家东西念念要想着什么时候该还,因为人家借东西给我们,是对我们有帮助、有恩,假如还没有准时还,就太没有道义。所以当确定哪个时间要还他,又怕自己忘记,可以直接在月历或记事本、行事历上写上去,以提醒自己归还日期。社会信用是要自己一点一滴经营出来,不要去羡慕这个人怎么这么赢得别人的信任,必有他的原因,要自己好好的去往这个方向去努力。
    2.中国人的信与西方的信有什么区别?
    中国古代的信是人格,大概五、六十年前中国社会还有这样的品德。诚信代表一个人的人格,不需要立字据。
西方的信是白纸黑字,西方的角度就是要先怀疑你是不是好人?是不是讲信用的人?要证明给他看你是不是有信用。
    这是东西方对“信”的不同的态度,我们现在处理“信”这个问题,也都比较偏西方。因为要像东方,可能没几个人敢做,心里会担心,怕现在的人言而无信。所以我们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,这要冷静思考。
    3.“信”是什么意思?有什么重要性?
    “信”的意思是“人的言语一定要守信,要言而有信”。古代人对言语的态度都是一诺千金、一言九鼎。“信”除了守信的意义之外,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信义。“信”跟“义”是结合在一起的,延伸意思是指:道义、情义、恩义,现在话讲叫义务,做人的本分,做人的义务。
    孔老夫子在《论语》的教诲中屡屡提到“信”的重要。“人无信不立”,人无信就无法在社会、在人群当中立足。因为社会是一个团体生活,假如大家都不信任你,就会离你而去,你就很难发展。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。假如一个人不信,我真不知道还他能做出什么事来?如:该还人家的不还,看起来好像占了一点小便宜,其实已经把自己的整个社会信用一点一滴透支掉。所以信用对一个人相当重要:一来要维持好自己的信用,二来要念念想着是别人借我们东西是给我们帮忙,我们要不忘这个道义、这个恩德,自然就很有警觉性,言而有信。
    4.五伦关系是哪五伦?如何将“信”运用在父子伦与师生关系当中?
    五伦关系有父子有亲、君臣有义、夫妇有别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义。
    父子伦中的言而有信:在父子关系中要言而有信,才能把家庭、孩子带好,孩子才会信服你。假如家长说一套、做一套,孩子不会尊敬你。假如这样带下去孩子以后一定会逆反,因为他的不满、不服在那里积累,总有一天会火山爆发,所以对孩子要言而有信。如周朝“曾子杀彘”的故事:曾子的太太去买菜,敷衍孩子乖乖在家,回来他妈妈杀猪肉给他吃。曾子听到后就开始磨刀要准备杀猪,曾子太太对曾子说那是对孩子玩笑之话。曾子说:假如你对孩子有一句不守信,那你这一辈子要再让他相信你都很困难。所以为人长者要谨言慎行,一定要做得到才可以答应。而且不只做得到才可以答应,还要考虑答应以后是不是对孩子有帮助。不要说我经济这么宽裕,没关系,要什么给什么。要看他有没有真正需要,所以《弟子规》说“事非宜,勿轻诺;苟轻诺,进退错”。所以家长要考虑言语的谨慎度。
    父子伦中的孝亲:父子之间除了言而有信,还要父慈子(慈爱子女),子一定要孝父。如宋朝读书人朱寿昌,七岁时母亲被父亲原配逼的改嫁而致母子分离,在他以后人生的几十年中都没有打听到母亲的下落,他的事业也发展得很好,在宋神宗时候也当了官。在他五十七岁时就下定决心他的亲人说:我要出去找我母亲,假如我没有找到,我从此不回来。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这种诚心终于有了感应,在五十年后探得了母亲的下落。朱寿昌不只把他的母亲迎回来奉养,连母亲后来生的弟弟、妹妹一并接过来,“兄道友,弟道恭;兄弟睦,孝在中”,这是朱寿昌对于母亲的一种情义。
    父子伦中的尽本份:宋朝已经当太史的读书人黄庭坚,文学非常好,也是相当高的官。但他每天一定亲自帮母亲洗尿桶,他不是没有仆人,但他一定坚持每天要替母亲做他孩子应该做的事。连尿桶都洗,代表其它的事也会尽心尽力。所以黄庭坚虽然当了大官,虽然名闻利养都得到了,但是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没有被名闻利养污染。反观现在的社会,当一个人赚了大钱,他那一颗孝心有没有变?很可能变成财大气粗,都用钱在尽孝,可能那个恭敬心都不足。所以对照古人也要好好向他们学习。
    师生伦:古代师生伦对人一生有很大的影响,虽然没有在五伦之内。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这与父子伦无二无别。古礼里父母往生要守丧三年,老师往生也是心丧三年,完全一样。古代师生间守信,教学生一定要言而有信,才能把学生带得心服口服。学生答应老师的事也尽心尽力去做到。孔夫子教学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人。当夫子去世的时,这些弟子统统在夫子的墓旁盖了房子,坚持守孝三年,一分对于老师恩义、道义的心意表达。其中有位弟子守了六年,他叫子贡。因为子贡在夫子去世的时刚好在其它国家做生意,他很遗憾没有亲自送老师走,所以他守完三年,自己再加三年。
    明朝国家大臣左忠毅公主持国家进士大考时,微服出巡为国举荐贤良之才,看到史可法一气呵成的文中流露出为国为民的气节。后来正式考试,左忠毅公在看一份考卷的时精神振奋,马上把它面署第一。古代也不知道这篇文章是谁的,但是他老师一看就这么确定是史可法所为,因为言语跟文章是一个人的心声,所以老师马上感觉到就是他,给他面署第一,状元。因为考上的学子都要拜主考官为师,所以史可法就择了良辰吉日到左忠毅公的家里,给他行拜师礼。当史可法到家里来,他的老师就对师母说,往后继承我人生的志业不是我的孩子,而是这一位学生。古代真正读圣贤书的人他不怕自己没有子嗣,更怕没有为国家举到贤才,没有把圣贤学问传承下去,古代读圣贤书的人念念在人民,念念在承传圣贤智慧。所以后来他跟老师就同朝为官。
    明朝末年宦官当政,左忠毅公后来被陷害关在监狱里,身为学生的史可法非常紧张,想方设法要到监狱去看望老师。他的老师在监狱里被烧红的铁片受了刑法,连膝盖以下都被切掉。史可法想办法混监狱探望老师时,看到老师已经成了这个模样,不禁痛哭失声,就扑过去抱着老师的脚。他的老师眼睛已经张不开,突然听到史可法的声音,马上用双手把眼睛撑开直视史可法,他说:你是国家的栋梁,怎么可以让自己身陷在这么危险的禁地?与其让这些奸人把你害死,不如现在我就活活把你打死。说完话,马上捡起地上的石头就往史可法的方向扔过去。史可法看老师这么震怒,也赶快快步离去。他的老师已经身陷在九死一生,看到这么亲的学生来探望,第一个念头没有想到自己,想到的是国家的安危,想到的是学生的安全。后来他的老师不幸去世,史可法担任国家要职,也曾经领军队在外防守。在领军队的时候,史可法都找士兵三班轮流,半夜都背靠背休息不愿意去睡觉。他的士兵看了以后心里很不忍,史可法对士兵说:假如我去睡觉,刚好这个时候敌兵来犯,国家受到损害,那我是对不起国家,更对不起我的老师。史可法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。古代的学生依教奉行来回报自己的老,把真正圣贤学问演出来。史可法每次回到他的故乡,不是先去探望自己的亲人,而是先去探望师母。史可法把他的老师所有的亲人都尽心尽力的照顾。这就是师生的情义,师生的道义,这是不需要言语的交代,这是从古代可以看到师生之间的信义。
    5.什么是“君臣有义”?现代的企业团体要如何做到“君臣有义”?
    “君臣有义”,为君者,所谓君无戏言,讲话一定要算话。臣子答应君王的事,一定也要尽心尽力做到。除了言语当中的信用之外,君臣关系换作现代名词叫“领导人与被领导人的关系”,都是有那一分义务、道义、情义在里面。 
    孟夫子对于君臣关系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:“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雠”。意思是:领导者把部属当作手足一样疼爱,部属会把他当心腹。领导者把部属当作使用的工具,部属看到领导者就好像一般的人民一样没什么交情,没什么感情。领导者把下属当作根本不重要的东西(如反正我有钱,到处都可以请到人)。假如领导对待人这么轻慢,那部属对领导者可能是咬牙切齿。
    现在国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企业王国,经营企业也好像经营一个小国一样。所以领导者第一个念头是要为员工谋福利,绝不能只为自己的荷包。当只为荷包,而不尊重、不照顾员工,铁定留不住人。所以从这句教诲可以了解到,一个企业、一个团体假如不好,领导者要负比较多的责任。所谓“上行下效”,一个企业、团体的风气好坏,领导者是责无旁贷。所以当老板、当主管,绝对不能有“我的员工怎么都这么差”这种态度,应该要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。
    为人部属应该也是要念公司、念领导者的恩德。东北有句话“三穷三富过一生”,一个人一生难免都有起落。一个人一个家如是,一个企业哪有可能一帆风顺。而当企业好的时候,为人部属应想到:这几十年为什么孩子教育可以稳定?为什么家庭可以运作正常?经济的支持,经济的稳定,谁的功劳?当然自己一定有功劳,可是不可忘了要有公司、要有老板这样的缘分,他还要扛风险。为之下属每天工作完了可以回家倒头就睡,而老板可能还在为公司的前途在思考,为资金的周转在努力。所以为之下属的应该念这些德,不能一遇到事情就意气用事。如遇到确需沟通的事,要很理智的去给公司建议,要取得好的沟通才好。当领导者重视,领导者有诚意去修正,那部属也会欢喜。这个时候就能以和为贵,家和自然就万事兴。所以君臣的对待要时时想着本分,要时时想着各自应该尽的道义,应该尽的恩义、情义。这样做人就非常厚道,非常让人家肯定、安慰。
    感恩老师,感恩所有为之付出的人。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